桑托斯・杜蒙:被争议的航空先驱
莱特兄弟通常被视为飞机的发明者,在遥远的南美洲国家巴西,却有着不同的声音。巴西人坚定地认为,他们的民族英雄桑托斯・杜蒙才是当之无愧的“航空之父”。这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波澜壮阔的故事呢?
桑托斯・杜蒙出生在巴西一个富裕的咖啡庄园主家庭。1891年,18岁的杜蒙在父亲的安排下前往当时世界航空的中心——法国留学。一踏上这片充满创新气息的土地,杜蒙便被新兴的气球和飞艇技术深深吸引,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航空探索之旅。
杜蒙凭借着家族的财富和自身对航空的满腔热情,全身心投入到飞艇的研究与制造中。1898年,一个改变他命运轨迹的契机出现了。法国实业家亨利・杜伊茨・德拉缪斯设立了高达10万法郎的“杜伊茨・德拉缪斯奖”,旨在奖励首位能在规定时间内驾驶飞艇从圣克劳德公园起飞,环绕埃菲尔铁塔飞行并返回的勇敢者。这一挑战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吸引着无数航空先驱跃跃欲试,杜蒙也不例外。
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精心筹备和调试,1901年10月19日,这注定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。杜蒙驾驶着他的飞艇,缓缓从圣克劳德公园升空。那一天,巴黎的天空格外晴朗,阳光洒在杜蒙的飞艇上,熠熠生辉。他熟练地操控着飞艇,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,向着埃菲尔铁塔飞去。在众人的惊叹声中,杜蒙成功环绕埃菲尔铁塔一周,并顺利返回起点,航程长达12公里。这一壮举让他成为巴黎乃至整个欧洲的焦点。然而,当杜蒙领取到奖金后,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。由于当时对于飞艇落地的判定存在争议——船锚落地算成功还是飞艇完全降落算成功,杜蒙没有纠结于荣誉的归属,而是将全部奖金分给了自己的机械师和巴黎街头的乞丐。不仅如此,他还将自己在飞行研究方面的珍贵资料全部登报,向全世界宣告:飞行技术并非高不可攀,它属于全人类。
在巴黎的日子里,杜蒙成了人们眼中的明星。他常常驾驶着热气球从庄园前往市区喝咖啡,每当热气球降落在广场上,周围都会围满热情的民众,像追捧巨星一般看着他和他的飞艇。那时的杜蒙,身着笔挺的西装,头戴时尚的巴拿马帽,举手投足间尽显绅士风度。一次偶然的飞行中,杜蒙发现驾驶飞艇时看怀表极为不便,于是萌生了为飞行者设计特制计时工具的想法。这个想法很快被著名的卡地亚品牌注意到,1904年,卡地亚专门为杜蒙定制了一款腕表——桑托斯杜蒙腕表,这便是世界上第一款男性腕表。在2004年该款手表诞生100周年之际,卡地亚还特别推出了桑托斯杜蒙款金表,售价高达6000欧元,足见其经典与珍贵。
但杜蒙的航空梦想并未止步于飞艇。在对天空的不断探索中,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挑战性的飞机领域。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,杜蒙设计出了一款名为“14bis”的飞机。这架飞机的名字由来颇为有趣,因为它是吊装在他的14号飞艇上进行实验的。从现代的眼光看,“14bis”显得有些笨拙,飞机的骨架由铝和竹子搭建而成,外面蒙着丝绸,24马力的发动机安装在飞机尾部,导航装置则突兀地置于前端,而杜蒙本人在飞行时就站在一个简陋的篮子里。
1906年7月,“14bis”首次试飞,然而,命运似乎在和杜蒙开玩笑,这次试飞以失败告终。但杜蒙并未气馁,9月7日,他再次尝试,飞机虽然短暂地离开了地面,但仅仅坚持了一会儿便落回大地。直到10月23日下午,当发动机功率提升至50马力后,在数千名巴黎人的屏息注视下,“14bis”终于成功升到3米空中,足足飞行了60米。巴西人坚信,这一刻,才是人类“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”的诞生。这一观点并非毫无依据,当时的世界航空联合会认为,飞机的定义中极为重要的一条是依靠自身动力升空,而莱特兄弟的飞机采用的是弹射起飞方式,在欧洲的定义里,这并不算是完整意义上的飞机。
时光荏苒,2006年10月23日,迎来了杜蒙发明第一架飞机升空100周年的重要时刻。巴西举国欢庆,总统将杜蒙称为“国家英雄”,这一殊荣在巴西历史上仅有9人获得。庆祝活动当天,巴西的空军基地免费开放,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参观。如果天气条件允许,一架“14bis”的复制品还将飞上首都巴西利亚市的上空,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。
然而,这位伟大的航空先驱在晚年却遭遇了人生的巨大波折。杜蒙患上了动脉粥样硬化,疾病的折磨让他精神抑郁。更让他痛心的是,他亲眼目睹了飞机在战争中被用作杀伤性武器,巨大的杀伤力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,他认为自己设计的飞机成为了战争机器,心中悔恨无比。加之当时他独自居住,巴西国内的内战也对他的精神造成了一定影响。在种种打击之下,1932年,杜蒙选择了上吊自杀,结束了自己传奇而又充满遗憾的一生。
时至今日,在里约热内卢机场,人们依然能看到以桑托斯・杜蒙命名的航站楼。他的故事,他对航空事业的执着与贡献,如同璀璨星辰,永远闪耀在人类航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勇敢地追逐天空梦想。